畫題話題-「2008台北美術獎」
1 2008台北美術獎創作之議題多元而廣泛,較之往年更為精采,您喜歡嗎?
從早期的「台北市美展」、2001年轉型為「台北美術獎」,為了與當代藝術的脈動作更緊密的結合,除了採不分類評審,更將創作尺寸大幅放寬,讓創作者更自由的發揮,您接受這樣的改變嗎?
除了北美館,您知道哪些地方也能看到相同脈絡的作品?
2 宗教與電影的連結:王挺宇—目費仁波切靈視攝影(D展間)
看似單純的裝置,背後卻是藝術家運用同一個邏輯,連結電影、攝影、宗教與文字造就出來的美學。您看出來了嗎?
「終結」、「死亡」,在藝術家手上轉化成另一個狀態的重生,我們是否也能如此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?
3 媒體操控的社會事件:余政達—她是我阿姨(D展間)
藝術家創造虛擬的主角—阿姨,讓觀眾聚焦於「我」、「阿姨」、「女兒」,「警察」「群眾」,情緒與判斷力跟著角色游移;事件被媒體化後,我們是否注意到背後的真相?
您還記得在最近的台北雙年展也有余政達的作品嗎?
兩件作品都有著以身體為中介,探討身份問題的企圖,呈現在媒體架構中發展出來的權力關係,兩種表現方式你的看法如何?
在藝術家戲謔媒體政治的同時,也讓我們反思,我們的判斷能力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?
4 歷史敘事:許家維—和平島故事(E展間)
「泥琥」究竟是什麼?藝術家運用了一個虛擬的角色:會「發光」像螃蟹「穴行」的生物,串連起殖民、戰爭、造船廠、夢境的歷史敘事,如真似幻…
您注意到作品中細密鏤刻的天花板了嗎?它的作用是什麼?
「光」在這作品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,它究竟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呢?
5 觀眾的窺視與介入:王建浩—微型風景(F展間)
現代藝術三分靠創作,七分靠觀眾,您觀看作品的心理與生理狀態已被藝術家視為作品的一部份了…
看作品前需要先脫鞋、一系列的照片個別放置在特製小尺寸燈箱中、照片中到底藏了什麼?藝術家的企圖是什麼?
6 全球暖化:林昆穎—養海(F展間)
雖然是藝術家偏執似的想像,但您會接受、恐懼還是無所謂那樣的景況的到來?
導覽組李瓊瑤撰寫
從早期的「台北市美展」、2001年轉型為「台北美術獎」,為了與當代藝術的脈動作更緊密的結合,除了採不分類評審,更將創作尺寸大幅放寬,讓創作者更自由的發揮,您接受這樣的改變嗎?
除了北美館,您知道哪些地方也能看到相同脈絡的作品?
2 宗教與電影的連結:王挺宇—目費仁波切靈視攝影(D展間)
看似單純的裝置,背後卻是藝術家運用同一個邏輯,連結電影、攝影、宗教與文字造就出來的美學。您看出來了嗎?
「終結」、「死亡」,在藝術家手上轉化成另一個狀態的重生,我們是否也能如此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?
3 媒體操控的社會事件:余政達—她是我阿姨(D展間)
藝術家創造虛擬的主角—阿姨,讓觀眾聚焦於「我」、「阿姨」、「女兒」,「警察」「群眾」,情緒與判斷力跟著角色游移;事件被媒體化後,我們是否注意到背後的真相?
您還記得在最近的台北雙年展也有余政達的作品嗎?
兩件作品都有著以身體為中介,探討身份問題的企圖,呈現在媒體架構中發展出來的權力關係,兩種表現方式你的看法如何?
在藝術家戲謔媒體政治的同時,也讓我們反思,我們的判斷能力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?
4 歷史敘事:許家維—和平島故事(E展間)
「泥琥」究竟是什麼?藝術家運用了一個虛擬的角色:會「發光」像螃蟹「穴行」的生物,串連起殖民、戰爭、造船廠、夢境的歷史敘事,如真似幻…
您注意到作品中細密鏤刻的天花板了嗎?它的作用是什麼?
「光」在這作品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,它究竟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呢?
5 觀眾的窺視與介入:王建浩—微型風景(F展間)
現代藝術三分靠創作,七分靠觀眾,您觀看作品的心理與生理狀態已被藝術家視為作品的一部份了…
看作品前需要先脫鞋、一系列的照片個別放置在特製小尺寸燈箱中、照片中到底藏了什麼?藝術家的企圖是什麼?
6 全球暖化:林昆穎—養海(F展間)
雖然是藝術家偏執似的想像,但您會接受、恐懼還是無所謂那樣的景況的到來?
導覽組李瓊瑤撰寫
標籤: 畫題話題
0 個意見:
張貼留言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