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市立美術館 義工園地

義工園地。聯繫與互動。關心與協助。熱愛藝術,造福社會。

2009-03-01

[204]李梅樹-白衣少女


李梅樹 (1902-1983) 204 展室
白衣少女 1952
油彩 畫布116.5x91cm

李梅樹 生於台北縣三峽鎮富裕之家。1918年入台北國語學校師範部,才開始與美術有所接觸。早在國語學校畢業前,與陳植棋、李石樵、李澤藩等人同時受教於石川欽一郎所組成的「暑假美術講習會」。1928年赴日,隔年考取東京美術學校,就學期間師事岡田三郎助,為其寫實風格奠下深厚的基礎。1934年畢業後返國,創立台陽美術學會,積極推展台灣美術運動。自1964年起應聘藝專、文化及師大任教長達17年之久。在台灣早期前輩畫家中,李氏是少數同時活躍於藝壇和政壇的人物,畢生投入於三峽祖師廟的重建工作,這些經歷使他對民間藝術和風土民情有了更進一步深刻的體認。
1945-1965年這段時間,他大都以週遭女性為題材創作,然而,不同於他在二戰之前的女性畫像作品,所傳達的歐洲浪漫情調。這幅「白衣少女」充分流露出台灣少女的溫柔婉約。李氏重拾了30年代之室內題材及融合40年代人物前景特寫圖像之安排。室內陳設物之安排;鏤刻傳說民俗故事之木屏風、右側桌上之青銅爵,和大陶甕與桌緣雕飾等等,均反映李氏回歸傳統民俗藝術之傾向,這自然與他主持三峽祖師廟審美情感有關。
「白衣少女」在色彩上逐漸自李氏早期印象派豐富的色彩褪去,走向較具古典主義優雅、柔和的色調;畫中的筆觸亦由早期印象派跳躍式的筆調,逐漸回到西方古典繪畫,細膩的精密筆法;在構圖方面畫家降低了視平線,畫中人物不再是一種全身的描繪,而是三分之二的大半身取景,這種構成,成為李氏這段時期人物畫重要的特色之一。
這種視角稍微上仰的構圖形式,是具有其深層意義的,誠如蕭瓊瑞所言:「李梅樹…...以往帶著一種旁觀的、稍代自信與優越的、綜覽全局的觀察之眼,現在則變得卑微、謙遜了。此外,也使主題人物增大,讓畫面人物變得崇高了;再加上人物衣飾、背景的刻意精細描繪,一種看似典雅的風格也就應運而生」。李氏的畫風也在此逐漸告別了早期的西歐情調,慢慢地流露台灣本土的藝術風貌。
(張麗莉-北美館2001典藏常設展手冊)

標籤: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