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市立美術館 義工園地

義工園地。聯繫與互動。關心與協助。熱愛藝術,造福社會。

2009-03-04

[207]劉國松-韻律之流


劉國松 (1932-) 207 展室
韻律之流 (壓眉之三) 1964
水墨 紙 134.8x77.5cm


劉國松生於山東省益都縣。1956年畢業於省立台灣師範學院藝術系,在廖繼春鼓勵下,1957年與同好成立「五月畫會」,發起了台灣現代繪畫運動。1963年發明粗筋棉紙,並創「抽筋剝皮皴」,開展個人獨特畫風。1968年發起成立「中國水墨畫學會」,鼓吹中國畫之現代化、並主張革命應從工具、材料、紙張作起。1971-1992年任教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,首創「現代水墨畫」課程,影響香港及水墨畫之發展。1993年在台灣創「二十一世紀現代水墨畫會」,強調水墨畫之本土化、國際化。
「韻律之流」,彷彿汪洋無際的海面浮出蜿蜒曲折的山嶺,悠遠遼闊,氣勢萬千。然而,由遠而近,黑色的山嶺如壓眉般壓迫過來,達到觀賞者遠近空間緊促、鬆弛、靈動的心理效果,相當強烈。現代詩人余光中懾於心靈震撼,遂為之取「壓眉」之名,劉氏因此作了三件,此作為「壓眉之三」。
如此一幅現代水墨山水,純屬作者「虛構」,不待觀者意想,已似親臨實境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簡單幾筆抽象狂草,加以「抽筋剝皮」,竟像山脈瀑泉流洩。淡染的「背景」,又似乎海浪輕漾,留白的部份,益增悠遠,恁是自然好看。尤其抽象狂草,作者煞是順暢、順手、順氣,創作之間,大筆幾揮,無不通暢,似有韻律流淌,有如神來之筆。
劉氏除了傳統筆墨技法外,還用狂草筆法,甚至潑墨、紙背著墨、染、裱貼、使用噴槍、水拓、噴墨等技法並發明抽筋剝皮皴、葉脈皴、水紋皴、流沙皴、珠串皴、散豆皴、漁網皴、亂絲皴、年輪皴、破牆皴、露珠皴等,他常不畫真山水,卻有山水的感覺,並且大氣磅礡、悠遠飄渺,既用現代化造型卻傳統式署名用印。1963年,以狂草線條作畫完成「墨象之舞」,展開了1964-1969年間「大筆觸時期」,且逐漸「抽筋剝皮」豐富抽象筆意墨趣,並增畫面空間與意涵。劉氏曾以抽象狂草大筆水墨畫太空,直到1972年,總共完成約三百件太空畫。
50年代末,劉氏倡導現代藝術,60年代中創大筆觸風格,無論如何,「韻律之流」是劉氏最珍愛的當時期作品,「壓眉之三」也是他最得意的當時期代表作。
(王素峰-北美館2001典藏常設展手冊)


標籤: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